從2023年到2024年,“新型工業化”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領域的高頻熱詞,從中央到地方圍繞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持續發力,并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。
作為我國重要的戰略部署,新型工業化是促進工業經濟穩定增長、加快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產業體系和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。2023年以來,中央多次召開重要會議,聚焦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研究部署工作。9月,全國新型工業化推進大會召開,就新時代新征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作出多項部署,這是首次以新型工業化為主題召開的全國性會議。9月,以科技創新為主的“新質生產力”被首次提出,其涉及領域新、技術含量高,為強化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提供了重要指引,與新型工業化相互促進、相互依存。12月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舉行,明確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,發展數字經濟,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。另外,各地方政府也按下新型工業化“加速鍵”,多措并舉推進新型工業化。
隨著政策的不斷加碼,我國新型工業化步伐顯著加快。數據顯示,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.6%,其中制造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.0%,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;電氣機械器材、汽車等行業生產實現兩位數增長,鋼鐵、有色、石化等傳統行業復蘇加快,電子行業走出低谷,實現3.4%正增長。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快,培育42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、萬余家省級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,建成62家“燈塔工廠”;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,工業資源綜合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,全年大宗工業固廢利用量將超過22億噸;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進入“加速度”,累計培育10.3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、其中“小巨人”企業達1.2萬家等。
推進新型工業化,除了練好內功,通過高水平對外開放深化和優化國際產業合作,也是必備條件和必然選擇。在第三屆“一帶一路”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,我國宣布將全面取消制造業領域外資準入限制。這是在一般制造業領域全面開放、自由貿易試驗區負面清單制造業條目清零的基礎上,中國進一步擴大制造業領域開放的有力舉措。在政策利好持續釋放的同時,制造業外資項目紛紛落地。2023年,空客天津第二條生產線啟動建設,并啟用落戶于蘇州的中國研發中心,巴斯夫湛江一體化基地開工建設,太古可口可樂蘇州工廠動工。此外,大眾、寶馬、現代、斯堪尼亞等外國車企也紛紛加大在華投入,并帶動了伊頓康明斯等汽車配件廠商擴大在華投資。
無疑,全面開放制造業的外資準入限制對于中國具有積極意義和重大機遇。據商務部的數據,“外資企業以占市場主體2%的比重,帶動了約4000萬人的就業,貢獻了我國1/6的稅收,2/5的進出口。”從這幾組數據可以看出,盡管外企總數在中國占比微乎其微,但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卻是顯著的。除了GDP、就業和稅收等看得見的地方,外資進入還能集聚全球優質要素,為中國帶來先進的生產技術、管理與營銷經驗及人才等,有助于激發中國本土企業改善技術研發、服務質量,為中國制造業的轉型升級增加新動力。
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的態勢,我國繼續全面推進新型工業化戰略部署,是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必然要求。自十八大以來,我國推進新型工業化已取得積極成效,但仍存在部分關鍵技術受制于人,工業基礎能力有待提高,區域產業發展差異大,產業鏈外遷等問題與挑戰。
如今,我國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的號角已經吹響,高質量發展藍圖已繪就。相信隨著新型工業化的持續深入,各類生產要素將加快向實體集聚,一批握緊機遇的城市會脫穎而出,新業態新模式將加速涌現,更多外資投向“中國制造”,不斷推動制造強國建設邁上新臺階。